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

时间:2024-11-30 11:53:23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

【编辑】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一

乡村新产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xx市农业农村局和xx商学院组建调研小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走访蹲点调研,旨在厘清全市乡村新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典型案例的发展经验,明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xx市乡村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市乡村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新产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为贯彻十九大精神,xx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乡村新产业的发展,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图1所示)。但xx地区的乡村新产业与成熟发达的乡村新产业市场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关管理知识,在运营商缺乏正规系统的培训等。课题组选取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x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剖析目前xx乡村新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xx乡村新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乡村新产业类型分析

据调查,xx市乡村新产业类型包括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农园、科技农园等等。从图2可以看出,xx市乡村经营农家乐的人数占比30。61%,经营采摘农业园的人数占比22。45%,经营观光农业园的人数占比12。24%,经营科技农业园的人数占比6。12%,经营民俗乐园的人数占比4。08%,经营农家民宿的人数占比20。41%,经营其它类型新产业的占比4。09%,可见农家乐、乡村民宿、采摘果园这三个类型的新产业占比已超过50%,是主要的乡村新产业类型。

(二)乡村新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乡村新产业经营年限在一年以内的数量占比12。24%,经营年限在1~5年的数量占比53。06%,经营年限在5~10年的数量占比22。45%,经营年限在10年以上的数量占比12。25%,可见xx乡村新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经营时间基础。从图4可以看出,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中各类投资主体均有涉及。其中私人投资所占比例最高,为71。44%;合作社投资占比位居第二,为12。24%;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占比一样,都为8。16%,乡村新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为私人投资。

xx乡村新产业中含有特色餐饮的占所调查的乡村新产业总数的69。4%。其中,特色餐饮为海、河鲜的占所有特色餐饮种类的17。9%;山野菜占12。8%;乡土农家菜占48。7%;民族风味菜占5。1%;养生药膳占2。6%;其它占12。9%。可见餐饮经营是新产业中比较常见的经营项目。而在有经营特色餐饮的新产业中,乡土农家菜占比最高。乡土农家菜的材料取材方便,制作简易,门槛较低,也具有一定特色,是比较好经营的种类。

xx乡村新产业含有特色住宿占所调查乡村新产业总数的61。2%。其中经营农家普通民宿的占所有住宿类型的53。3%;经营特色民居的占23。3%;经营森林木屋的占10%;经营江、海、湖景房的占3。4%;经营其它类型的占10%;可见大部分新产业经营会含有住宿项目。从住宿类型来看,大部分特色住宿是普通农家民宿,主打乡村特色。这类住宿类型对选址、装修等的要求较低,投入的成本不高,具有较大的性价比,是乡村新产业经营者选择经营项目时的首要选择。随着新产业的发展,民宿会不断增多,民宿申办一定要符合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申请特种行业许可,遵守当地的《民宿管理办法》。

xx乡村新产业中特色休闲活动为农事体验的占比为31。8%;农产品采购的占比为9。1%;餐饮体验的占比为27。3%,休闲娱乐和体育的占比为10。6%;当地风情和民俗的占比为9。1%;其它项目的占比为12。1%,可见农事体验和餐饮体验是比较常见的新产业经营项目。

xx乡村新产业中特色农产品为新鲜瓜果蔬菜的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40。7%,本地家禽和养殖水产等的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25。4%;农土特产干货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5。1%;农产品的加工半加工、成品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16。9%;其它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11。9%,可见多数经营者更偏向于农产品产出的直接销售,而不是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甚至深加工进行出售。xx的新产业农产品出售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更多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xx乡村新产业中推广模式为与旅行社合作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1。4%;推广模式为当地政府推荐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7。1%;推广模式为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7。1%;推广模式为第三方网络平台推荐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21。4%;推广模式为当地行业协会推荐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1。4%;推广模式为电视、报纸等媒介广告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1。6%;推广模式为其它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20%;其他推广模式如口碑宣传,朋友圈宣传较多。从结果来看,xx新产业宣传方式比较被动,多以推荐、口碑宣传为主,宣传手段比较单一,难以达到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三)乡村新产业发展成效分析(政策满意度)

从图5可以看出,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中,对xx政府促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非常了解的占14。29%;了解的占18。37%;了解一点的占53。06%;不了解的占14。28%。大部分经营者对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不深入。经营者限于自身素养,难以很全面的去了解相关政策,不利于新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图6可以看出,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中,对政府的监管管理非常满意的占20。41%;满意的占36。73%;一般的占34。69;不满意的占6。12%;非常不满意的占2。05%。大部分经营者对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是满意的。从经营者对政府的政策了解程度来看,经营者对政策了解的不够全面,因此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也难以全面体现监管是否达到政府的理想情况。

二、我市发展乡村新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结果来看,可以发现xx市乡村新产业发展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在营销方面的手段也比较单一,难以看到效果,其主要靠口碑营销的方式吸引客流。因其规模较小可以满足自身经营,然而规模的扩大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必不可少。分散的农业园之间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不利于新产业整体的发展。而从访谈中经营者对于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更偏向于希望政府可以给予补贴,出台政策等。可以看出xx政府虽对新产业发展采取积极态度,在一些政策、规划方面仍然不够完善。经营者自身素养问题也限制了采摘园的发展,没有专业知识的配合,在项目的特色 ……此处隐藏13219个字……食用绵羊肉。发展湖羊是否可行?需要靠市场检验。前景如何,难以预料。“双千万”工程是否可行?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榆林耕地实际载畜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深入调研论证,先行试点,然后作出切合榆林实际的科学决策。可否在稳定陕北白绒山羊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湖羊,避免出现大的“折腾”。

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为助推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10—11月,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赴xx镇、xx镇、xx街道、xx镇、xx镇、xx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经委员建议、论证、座谈讨论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借力各项开发政策,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结合旅游产业扶贫政策,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乡村文旅项目。东昌府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远见咨询有限公司做了《东昌府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聘请北京创景天下旅游规划有限公司做了《东昌府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两个规划。依照规划布局,逐步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如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项目、澄浆玉郭庄田园综合体文创基地项目、xx葫芦小镇项目、繁森干部学院建设项目、xx黄西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近几年乡村振兴加快实施。通过实施厕所革命,在公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镇域广场甚至很多村内都已经建设了新型公共厕所,为当地居民和外来客人带来了很大方便。结合小城镇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贫困村开展道路亮化、美化、给排水、电线铺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精品民宿,高标准建成以路庄、刘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xx镇、xx街道、闫寺街道、黄西村、路庄村等旅游强镇、特色村等道路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为自驾游游客提供明确、清晰的道路指引。一些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WIFI信号全覆盖。

三是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近几年,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当地企业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产品开发和旅游经营。如xx街道、xx镇等,一些农户利用现有农房、院落、场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目前,我区已成规模的农家乐经营业户达1000余家。xx镇也开始启动“运河人家”农家乐。黄西村鸭鹅坡旅游有限公司、聚源专业种植合作社、聊城市东昌府区民益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把松散的农民经营者聚集起来统一管理,共同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加快设施改造,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旅游内涵,为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打造旅游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业态不够完善。从目前我区乡村文化旅游业来看,缺少规模化的旅游场所,乡村旅游地类型较为单一,趋同性太强,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游、食、住、行基本旅游需求,文化娱乐场所缺乏。不能利用现有资源扩大规模、开创高端、特色产品,以xx镇云朵庄园及xx镇盛庙村的桑椹采摘园为例,规模都比较小,游客服务配套设施缺少,仅限于鲜葡萄、桑葚的采摘,如葡萄酒、葡萄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及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还远未形成。

(二)地域发展不平衡,全域旅游没有充分开发。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xx镇,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较多,旅游资源得以充分挖掘。但仍有许多乡镇的旅游资源没有被发掘和开发。比如xx镇的卧龙岗林场区域的资源、xx毡张村木梳文化遗产、xx镇侯家新农村建设典型、xx镇绳家村的绳文化资源等,均为较好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没有项目规划开发。

(三)乡村与城区连接的公交线路较少。我区作为全国乡村公路建设先进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目前大部分农村实现了户户通,村村公路非常完善,但缺乏乡村到城区的公交线路。村村通公交由于受到运营成本、停车场地等因素影响,至今远未达到当地居民需求,这种现状同样也严重限制了农村进城休闲消费和城区居民下乡休闲的双向交流。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把乡村文化旅游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xx是京杭大运河聊城段重要节点,葫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东昌府区又是中国葫芦雕刻艺术之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昌雕刻葫芦技艺的传习基地。就地理位置而言,xx镇北临马颊河、南靠聊城市新北环,东侧为古京杭运河会通河段、西侧为聊(城)临(清)路,是中华水上古城和临清中州古城之间的重要文旅节点。因此,把乡村文化旅游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着手打造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有着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地理位置优势。这是以古老的京杭运河为创意文境,以葫芦产业为创意场境、以文旅风情为创意情境,融合文创新理念、互联网新载体,在城镇与农村交汇处打造一个新农业经济发展融合平台,以产业带动人文、休闲、旅游的特色文旅小镇项目,将葫芦种植、葫芦创意、工艺葫芦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等资源集聚起来,融为一体,推动葫芦产业升级。

(二)把乡村文化旅游与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在xx镇叶屯村,土地流转之后,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葫芦、发展葫芦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如今,土地流转涉及130户村民,仅土地流转费,按照每亩每年1200元计算,每年收入76万。此外,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到葫芦种植和加工基地打工,领一份工资,每人每天大约70—100元。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设和运营之后,来这里旅游的人自然而然增多,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运输业的发展。因此,把乡村文化旅游与企业获利、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不仅发展了乡村文化旅游,同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把乡村文化旅游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结合起来。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在生产、生活和生态领域单一的、局部的试点探索,而是在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的视角下,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全局性变革。目前,运河葫芦风情文创小镇建有:葫芦风情种植园、葫芦文化体验园、福禄演艺剧场、“好停车”福禄绵长广场、宝葫芦开发空间、葫芦工艺互动街巷,还有创意苹果园、梨园、有机蔬菜大棚、果蔬加工厂、生态养殖场、万福居民宿村、葫芦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工艺葫芦。这种规划建设是新型乡村创业者和艺术创业者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是一个集产、人、文、商、旅、居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它把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民俗体验、文旅开发、文化创意融为一体,唤醒传统乡村记忆,建设现代特色小镇,是未来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因此,建议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要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相结合。

(四)完善旅游公交线路,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目前,我区乡村旅游专线仅通xx镇和xx镇黄西村,乡村公交线路极少。建议整合全区村庄道路资源,完善文化旅游公交线路,如可开通范筑先纪念馆到范公祠公交线路,发展红色旅游。争取尽可能在乡村形成完善的公交线路,带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