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新版多篇】

时间:2025-03-24 08:53:29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新版多篇】

【说明】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一

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有感

实验三小蒋巧红

很高兴,一开学上级就配发了这么多的好书。给我发的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拿到这本书,真想一口气读完。但因里面值得研究的知识太多,不得不细嚼慢咽。这本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真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学习的好书。

因为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灵。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她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女孩每天为孤寂的老人拉琴,从中悟到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琴德、琴艺都得到升华。

这个传奇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理。即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无为教育,是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无为”之道结合起来,加速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俗话说,“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我认为,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较难于实现的,但我们却要努力去培养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不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好的教育目标。

书中还说,获得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勤奋,然而现实中,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其最终原因就是不勤奋,没付出,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取得进步,但是这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起作用,对

于部分学生,我们有这样的主观愿望,而无实际效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愿望。

成功源自脚踏实地,而我们的一些学生,就是缺乏这样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明知不可为却更要努力去改变现状,力求更大范围地去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需要有良好的契机,机不可失,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获得进步。

总之,我觉得,我们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长,因此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对于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发展来说,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很值得认真研读的。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二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后感

假期中,我读了由张平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这本书,感受颇深。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心、积极心态、坚强、乐观、耐心、谦虚、独立、勇气、幽默、感恩、勤俭节约、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学习篇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勤奋、问题意识、活学活用、合理安排时间、整体规划、休闲;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有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喜欢做的事情、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里需求、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心、倾听、语言表述、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师恩难忘、处理冲突和分享快乐。其中每一篇的第一个教育细节都是这一部分的总论,即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都有一个分别的总论。然后各篇的分论点各自独立成篇。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的好书,感觉很朴实、全面,比如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做了探讨,教育要像杜甫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篇三

转载▼标签:转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中国成才学研究会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1、学生跟我们教师学什么?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此处隐藏7704个字……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将自己看得如何重要都不为过。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陪伴不仅仅是形随,更重要的是心随,是父母的心跟着孩子的内心一起成长,一起相伴。生命不可逆转,也不会停留于昨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的优点、他的思考、他的梦想、他的烦恼、他的需要,父母若一直陪伴他左右,岁月会告诉您这些。忙碌的父母们要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教育,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行动中的责任、智慧;爱也不是挂在嘴上的种种借口,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关怀,是孩子进步时父母扬起的眉毛和嘴角的微笑,是孩子郁闷苦恼时父母流露出的焦急和关切„„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周国平曾说过“生命中不可或缺东西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记忆,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重要的时刻,家长缺席。”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爱需要时间来表达,工作缠身的父母,请尽量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吧,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蜗牛会慢慢长大,不要错失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一种职业,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永远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 篇五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

南张庄小学

郑明雨

我于2012年参加工作,在张乡小学工作了四年,于2016年10来到南张庄小学任主任教师。在张乡小学的时候南张庄小学给我印象是明官店学区一所非常优秀的小学,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在学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成绩优异,可以说我是带着压力来到了这所学校。初到这所学校,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也是照例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在学校的四处转转。

经过了一个多礼拜,我发现南张庄小学的教师们在教学上真的是没话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可是校园卫生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每次无论是全体教师会还是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去督促卫生问题,一再的去讲,一个教学质量优秀的团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纪律和好的卫生来保驾护航。开始觉得学生应该能听懂我的话,老师也大多是老教师,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可是并不很奏效。我到南张庄小学一个月后,全市组织期中考试,冯校长巡考来到了南张庄小学,在学校转了一圈之后,着重提出了卫生问题。当时,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心里想,这个是怎么个情况?怎么连个卫生问题也搞不定呢?连卫生问题也搞不定还怎样去保一个学校的稳定,促一个学校的发展?再这样天天开会的时候,升旗的时候跟老师和学生们说卫生肯定是不行了,第一这种方法不奏效,纯粹属于浪费时间;第二我刚刚到这个学校工作,一来就天天唠叨卫生问题容易让教师们产生反感,以后的工作就更不好做了。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在张乡小学的时候,我曾经主持推行过全校范围内评选“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当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学生都主动捡起脚下的废纸、包装袋、塑料袋等垃圾,后来因为临近暑假,这个活动就没了下文。我决定把这个活动在南张庄小学开展起来,我针对于学校的卫生问题,准备在学校推行两个活动,一个是评选“环保小卫士”;一个是评选卫生先进班级并授予流动红旗,活动公布前与各位老师通了通气,周一升旗的时候就公布了这个方案。自从公布了这个方案,学校的卫生逐渐地好起来,在学校里也能看到主动捡起脚下垃圾的同学了。

活动实行之后,在开会的时候跟班主任教师强调,“环保小卫士”不是咱们的班长和其他班委,也不是咱们班级的第一名、第二名。班级里有谁能够主动捡起脚下的垃圾扔到垃圾车,这个“环保小卫士”的荣誉就授予谁。咱们评选“环保小卫士”的目的就是在同学们主动捡起垃圾时给予他鼓励,给他这样一个强化,让同学们的这种行为坚持

下去。鼓励是教育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鼓励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对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恰当适时的鼓励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要鼓励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要求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潜能。

这件事之后,我也做了反思和思考,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励教育吗?自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础,而鼓励则是使学生获得自信的有效途径。鼓励倡导个性解放,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要求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去做好每一件事。只要能让鼓励发挥它的力量,就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校园充满活力,而且还使学生的人生充满信心,终生受益。

从这件事之后,我对学校卫生评比的标准也做了进一步改进,原来的评比标准是扣分制,如地面:彻底清扫,拖擦干净,无尘土、纸屑、杂物等。明显没扫的扣1.5分;没扫净的1分稍有纸屑或灰尘扣0.5分。改进之后是地面:有清扫痕迹加1.5分,无纸屑、杂物加1分,无尘土加0.5分。扣分制改成了加分制,对于班级有搞卫生不积极的同学其他同学总是会说,赶紧去扫,只要扫了就能给咱们班加1.5分呢。由卫生的改进我想到了评优平模的制度,都改成了以加分的模式来评选,也杜绝了个别学生拉票等不正当竞争。

六年级班主任王开娣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使用了这样一种方式——奖励小印章,如写字工整,会奖励一个小印章;上课敢于回答问题(无论对与错)奖励一个小印章;积极参加劳动,会奖励一个小印章„„同学们积累了一个又一个地小印章,每逢问到小印章时,同学们总是热情洋溢地讲述每一个小印章的来历。我觉得这也是鼓励教育的一种典范,发现这个现象之后,我也开始在学校里逐步地推行教学小印章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宇宙浩茫,人生须臾。每个人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注定了人不能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作为。人生归根结底两大任务:做人与做事。

每位师生在做人上要争取与伟人相同,永远保持平常心,即平等正常之心。在做事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特长、个性,即使全班成绩倒数第一的同学也要找自己的特长,或音乐、美术,或打球、跑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静下心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越钻越深,越做越精,做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在学校中为学生多设舞台、多设赛场、多设跑道,使每位有特长的同学都有机会上舞台、上赛场、上跑道,去展示自己,去获得自己应得的鼓励。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新版多篇】范文。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新版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