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报告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解决
对策报告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下,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越发复杂严峻。只有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及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有知识、有思想、有技术的高校师生,既可迅速接受网络信息并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可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播到网上,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交锋,加剧了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激烈程度,使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威胁到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永远是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无论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不同社会思潮的出现不仅会造成更加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而且随着其广泛传播,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峙,乃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失去主导地位的危险局面;还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话语霸权操纵网络舆论风向,将其价值观念、思想理论向我国进行全面渗透,以达到“污蔑和丑化中国的价值追求和政治主张”的目的。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一旦被渗透到高校,便必然会深刻影响青年师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进而危害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控制乏力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一方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非常复杂。互联网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后,在互联网平台上虽为自由发表个人看法提供了便利,其较低的门槛进入、虚拟的匿名发布、信息的真假难辨、言论的刺激煽动、平等的交流模式、内容的丰富多彩,看似颇受到青年师生的“喜爱”,但这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却“浸润”了他们的心灵世界,进而影响了他们正确“三观”的确立。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下,一些高校仍未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出发,营造出与之匹配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导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选用技术相对滞后。不仅绝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阵地建设数量有限和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部分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并未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内容,所用语言缺乏时代性,选用文字晦涩难懂,尚未营造出理想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价值导向功能。
(三)有待强化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xxx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高校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使之成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尽管高校正在自上而下地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体系、立体化地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功能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仍存在着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尚待形成合力、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质量不够匹配、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机制还待完善等问题。
(四)难度较大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
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一是未能准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运行规律。如未能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更好地用于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未能深入思考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的实施路径把握不准等。二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如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主体职责划分不够明确,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性不够紧密;不能完全彻底抵制意识形态安全中的错误言论;不能有效防范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等。三是缺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思维。课堂、教材、讲座论坛等依然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仍未形成系统、全面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思维。
(五)亟待提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场域仅限于思政课堂的教与学。即使是仅限于思政课堂,由于课程设计仍旧是教师教课、学生听课、课后练习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难以嚼味,更无法回味无穷,也就难以通过思政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其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全方位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部分教师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理念滞后、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式单一、师生媒介素养有待整体性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等。
二、破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对策
高校只有“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首先,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必须依规治理网络。
只有依规规范网络秩序,才能确保意识形态的知识叙述与价值追求符合我国的政治要求。高校依规治网就是要使网络信息的每个传播环节都处于制度的监管下,以有效预防网络信息中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其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必须实施技术创新。网络技术创新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更加有效控制网络文化实施的需要,并进而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最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高校网络道德建设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底线。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提高高校师生的网络文化意味着高校师生网络道德水准的提升。高校只有建立网络道德标准、完善网络规范、强化舆论引导,才能促进网络道德建设,确保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系统营造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首先,宣传方式要契合青年成长心理。一是根据青年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特点,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浸润他们的心灵。二是用拟人化的方式阐发青年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更加贴近青年师生的需要。其次,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在遵循知情意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引导青年师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此,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一是要通过自我教育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青年师生的心中。一方面,只有情感体验和自我反省,才能使青年师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并主动践行于学习和生活中,进而自觉地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要用科学文化素养支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和践行。三是不仅要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融入文艺节目、音乐剧、话剧演出之中,而且要运用VR,APP等新媒体手段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广泛宣传及全面教育。
(三)有效提高网络阵地建设质量
一是全课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要有意识地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全面融入到所有课程,即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而且其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二是全网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要对校园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以高校官网、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核心,以院系、部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化的高效联动的传播矩阵,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高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话语传播方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仅要提供针对性、接地气、吸引力强的内容,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理解信息的偏好,如现实感更强地融入声音、短视频、微动画、H5等方式,从而达到方便接收、易于理解、便于内化的传播效果,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
(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
首先,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xxx指出:“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依章依规”的意识形态安全管理意识,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国家法律和校内制度的约束下。其次,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制度。一是制定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计划。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计划不仅要环环相扣,而且要与教学单位的教学计划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相关联,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覆盖。二是定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不仅要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而且要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参与法、实例教学法等方式,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并对其进行考核及摸底,以进一步改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三是制定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高校不仅要全天候、全方位地观测是否有非主流意识形态侵入,以确保意识形态处于安全状态,而且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处理处置机制,从而对潜在问题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预警或检测。
(五)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
一是完整认知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即认知——解释层(“是什么”)、价值——信仰层(“为什么”)以及目标——策略层(“怎么做”)。以科学回答“意识形态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和信服力以及意识形态的最终实践归宿”。二是高度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通过教育使师生认清主流意识形态的优越性,信服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积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实践。高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其融入校内学习、企业实习、社会实践以及点滴生活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的血液之中,永远身体力行地坚持乃至成为传承的基因。
总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涉及到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育人原则,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培养出符合“四为”需要的时代新人。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报告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