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观后感【精彩多篇】

时间:2025-02-21 08:53:48
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观后感【精彩多篇】

【概述】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观后感【精彩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铁人》观后感 篇一

公司4月份组织广大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触颇多。这种观影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更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回想起这部影片还是印象深刻。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色调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那个时代,工作环境坚持,物质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现代年轻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以铁人为榜样,发扬铁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铁人观后感3100字 铁人观后感3100字 篇二

一早,就去参观大庆的铁人纪念馆。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铁人精神”却是自己非常神往的。

铁人纪念馆新馆座落于大庆西城区,和大庆石油管理局、美丽的石油广场仅一路之隔。下车后映入眼帘得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建筑,沿着四十七级台阶看上去首先感受到它的庄严和肃穆。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进纪念馆,犹如走进一座神圣的殿堂。可以用“庄重”来描述眼前的这座纪念馆。馆内广场有王进喜的大型雕塑。拾级而上,进入馆内,扑面而来的就是铁人组的群雕。这群雕是如此的生动,以至于站在他们面前,你都能感受到他们顶风带雪的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王进喜同志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镇上赤金王家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开始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被抓夫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同年4月11日,会战指挥部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

在大庆油田,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和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7岁。

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大厅左侧墙面上印着铁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虽然我们不身处那个年代,但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在那个满目荒凉的大地上作业的人们的心态:激情过后(激情总会平静下来尽管还能够再次激起,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每一个参与会战的人都必须面对特别现实的状态。另外,参与会战的单位很多很复杂,当时的沟通交流手段又特别有限等等,这些都会给人们一个停止作业的理由。而当时的铁人,能够这样想,并且实现它,这样的创业精神其实是所有创业者们都应该认真揣摩的。其实,大凡成功的创业者也基本上是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前行的。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如此的艰辛,让王进喜同志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壮丽人生,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英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那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场景,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随着讲解员的叙述仿佛回到了那荒原一片、艰苦卓绝的年代,让我们感受着黑土地上跳动不息的历史血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

1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

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

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

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

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

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

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

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

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

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

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被铁人的事迹所震撼着,其中,最让人感动的,莫铁人王进喜同志为了制服井喷,奋不顾身的跳入泥浆池中的事迹。如今,当年铁人那勇敢的一跳已经被永久地记录了下来,在大屏幕里向游人讲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然而,当

年铁人用身体搅拌泥浆时穿的那件四十八道杠棉工作服,如今却孤独地躺在展柜里,向世人

讲述着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铁人精神

让我感动的另外一个场景是王进喜班组一起学习 ……此处隐藏8385个字……

回来的路上便与同学商讨起了,这个观后感怎么写,他说着有什么好学习得啊,不就是蛮干吗,不就是为祖国建设蛮干吗,不就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蛮干吗?这有啥好些的啊?我想了想貌似是这么回事,不过仔细想想这怎么可能呢,整个大庆市就建一个那么宏伟的铁人纪念馆来宣传与倡导蛮干精神,这分明是一个连三岁小孩都能想得到问题,更何况是一个集中了全国精英的政府人才们呢?

结果果不其然,大庆精神绝对不是蛮干,或者退而求其次不单单是蛮干而已,而且蛮干只是呈现给人们的表象,仅此而已。大庆精神是有其丰富内涵的,只是我们学习的人太肤浅了罢了,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研究学习学习发扬发扬!

大庆精神高度概括就只有四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但这八个字是那个时代非常非常重要与可贵的精神,在那个时候,整个国家急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工业是火车头,而工业的血液就是石油了,而那个时候中国还戴着一个大国贫油大国的帽子。在党中央的号召,在铁人王进喜的领导与躬行下,不负众望的摘掉了贫油大国的帽子。

还清晰的记得,在快到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一建筑物上挂着一个关于“三老四严”的条幅,于是拿出手机百度一下“三老四严”,结果“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心想这“三老”正是当下所缺乏的,现在的社会不仅仅是政府,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鳞次栉比,结果只是劳民又伤财,即便要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你也要让人们觉得是这么回事,有点宣传效果。近日,深圳市万名政府公务员上街给人擦皮鞋,这不仅仅抢了擦鞋匠的饭碗,这不必说,毕竟你们不是常常干这个,但多少有点冲击吧!你们公务员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比我们清楚!我想这终会给人民大众留下茶余饭后的笑谈,这也许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践行吧!

回来后自然上网查资料时必不可少的了,其丰富内涵中还包括了“四个公开”: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我认为这也是现在政府做的不够好的,政府的灰色收入太多,这也是中央自己说的。最近有则新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面对德国记者提问:“在德国,德国公民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及其财产状况,在中国能吗?”姜瑜面对恶意刁难,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机智地回答:“当然能,中国公民也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财产情况。”

大庆精神丰富内涵其中的精华自然是不少的,但我认为也是有其糟粕的,过分的强调勤劳,没有注意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在“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八个字中就没有提到创新。而这创新正是现在中国所匮乏的重要精神。还有就是没有注意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正确的说是没有那个思想,毕竟那时还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总之没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过这一切都是受到了时代的局限与生产力的局限!

在弘扬中华优秀精神上,也是要注意的,譬如***在重庆唱红歌就唱了几千个亿掉了,前不多日,有则新闻新闻提到马英九在连任之后的第二天就到他父亲的坟头献上了鲜花。宣传倡导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躬行了。

概而论之我们学习践行弘扬大庆精神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时代的优秀时代精神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方才是正道!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九

当新一代石油工人刘思成带着两个在沙漠里迷路的同伴,奋力爬出沙丘,终于得救时,他的灵魂也终于得到了解救。他终于明白了老一辈石油工人奋战乃至拼命的涵义所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一种“铁人”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1960年3月,当江南已是草长莺飞之时,北国还是冰天雪地。寻找石油的大会战就在这寒冷中拉开了战幕。王进喜带着自己的石油兄弟们从玉门赶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开始了为祖国寻找石油,为国家不再“贫血”的苦战。

那是怎样的一种现状:到处冰天雪地,朔风呼啸,滴水成冰。没有公路,只有脚下荒原一片。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设备缺乏,仅有的设备在火车上还卸不下来。机器落后,水平有限,加之饥饿。以我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无法想象他们当时的工作环境恶劣到什么程度。

但那时候,石油工人的状态却是:胸怀祖国,精神昂扬,士气高涨。不计较名誉地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吃苦受累,忍耐寒冷和饥饿。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呢?

石油,这是一个国家运转的血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石油贫乏的国家,就犹如一个贫血的人,始终是挺不起脊梁的。王进喜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也知道他要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但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需求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喊出了至今我们都无法忘怀的口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王进喜带领自己的队伍,开始了苦战。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把重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搬运到井场,再安装;没有水罐车,他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硬是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在发生井喷的危机关头,急需的水泥因没有搅拌机而无法搅拌。没有犹豫,没有迟疑,王进喜不顾自己的腿伤跳进了搅拌池,以自己的身体充当搅拌机来搅拌泥浆压井喷。

那一刻,铁人奋挥双臂的姿态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刻,我心神激荡,感到体内的热血在澎湃,而眼睛却湿润了。这种感觉有多久没有了?那一刻,我也终于找到了铁人的精神。

“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执着,奋进,艰苦创业,无悔奉献,鞠躬尽瘁,这样的精神财富从父辈们开始就具有了,一直延续之今。王进喜是一个时代的标识,他可以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工人的杰出代表。那时候的老一辈工人,是完全不计较回报的,他们就是希望新中国的明天能够更好。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他们只懂得付出,而不会去索取,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大庆油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才能从冰天雪地里拔地而起。

“铁人”精神,祖国需要,企业需要,个人更需要。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为有艰难的昨天。而我们的先辈战胜了昨天的困难,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正是“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滋润着这片沃土,先辈们的厚德品行应该流注于我们后人的血脉之中。

尽管时代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但“铁人”精神在每个石油工人的心中筑起了丰碑。刘思成努力工作,一直追随着“铁人”精神。他用自己的行为洗刷了父亲当年逃离大庆油田所留下的耻辱和终身遗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个时代同样需要“铁人“精神。这种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创造我们企业的辉煌,成就我们梦想的永远的动力。

回首昨天,铁人亦远去;展望明天,“铁人“精神依然存在并将薪火相递,代代传承。而在今天,在我们的企业遇到困境,同样需要“补血”的时候,我们所要思考的应是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铁人”精神。这应该是电影《铁人》最终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观后感【精彩多篇】范文。

《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观后感【精彩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